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将向社会开放
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正式发布。
根据意见,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制度、标准和机制更加健全,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问题基本解决,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意见指出,适用向社会开放的科研仪器包括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中心、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等,其中,科学仪 器设备可以分为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海洋仪器、地球探测仪器、大气探测仪器、特种检测仪器、激光器、工艺试验仪器、计算 机及其配套设备、天文仪器、医学科研仪器、核仪器、其他仪器等15类。
A股上市公司中,天瑞仪器、开元仪器、聚光科技等涉及科研仪器的企业值得关注。
以下为意见全文:
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国发〔2014〕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以下称科研设施与仪器)是用于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近年来,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 显现。同时,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部分科研设施与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闲置浪费 现象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科 技资源利用效率,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 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和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 会用户开放,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部门分割、单位独占,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二)主要目标。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制度、 标准和机制更加健全,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问题基本解决,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
制度推动。制定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管理部门和单位的责任,理顺开放运行的管理机制,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非涉密和无特殊规定限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一律向社会开放。
信息共享。搭建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科研设施与仪器配置、管理、服务、监督、评价的全链条有机衔接。
资源统筹。既要盘活存量,统筹管理,挖掘现有科研设施与仪器的潜力,促进利用效率最大化;又要调控增量,合理布局新增科研设施与仪器,以开放共享推动解决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的问题。
奖惩结合。建立以用为主、用户参与的评估监督体系,形成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服务的数量质量与利益补偿、后续支持紧密挂钩的奖惩机制。
分类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科研设施与仪器,采取不同的开放方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支撑措施及评价办法。
(四)适用范围。科研设施与仪器包括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中心、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等,主要分布在高校、 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业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大型科学设施中心等研究实验基地。其中,科学仪器设备可 以分为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电子测量仪器、海洋仪器、地球探测仪器、大气探测仪器、特种检测仪器、激光器、工艺试验仪器、计算机及其配 套设备、天文仪器、医学科研仪器、核仪器、其他仪器等15类。
二、重点措施
(一)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都纳入统一网络平台管理。
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并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平台管理。科研设施与仪器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管理单 位)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在线服务平台,公开科研设施与仪器使用办法和使用情况,实时提供在线服务。管理单位的服务平台统一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 逐步形成跨部门、跨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服务体系。
管理单位建立完善科研设施与仪器运行和开放情况的记录,并通过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向社会发布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制度及实施情况,公布科研设施与仪器分布、利用和开放共享情况等信息。
(二)按照科研设施与仪器功能实行分类开放共享。
对于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中心,有关部门和管理单位要将向社会开放纳入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对于科学仪器服务单元和单台套价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 仪器设备,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按不同专业领域或仪器功能,打破管理单位的界限,推动形成专业化、网络化的科学仪器服务机构群。对于单台套价 值在50万元以下的科学仪器设备,可采取管理单位自愿申报、行政主管部门择优加入的方式,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管理。对于通用科学仪器设备,通过建设仪器 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方式,集中集约管理,促进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对于拟新建设施和新购置仪器,应强化查重评议工作,并将开放方案纳入建设或购置计划。 管理单位应当自科研设施与仪器完成安装使用验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科研设施与仪器名称、规格、功能等情况和开放制度提交国家网络管理平台。
鼓励国防科研单位在不涉密条件下探索开展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服务。
对于利用科研设施与仪器形成的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论文)、科技报告等科技资源,要根据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外开放共享。开放共享情况要作为科技资源建设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建立促进开放的激励引导机制。
管理单位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可以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性原则收取材料消耗费和水、电等运行费,还可以根据人力成本收取服务费,服务收入纳入单位预 算,由单位统一管理。管理单位对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服务建立公开透明的成本核算和服务收费标准,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对于纳入国家网 络管理平台统一管理、享受科教用品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免税政策的科学仪器设备,在符合监管条件的前提下,准予用于其他单位的科技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活 动。探索建立用户引导机制,鼓励共享共用。
统筹考虑和严格控制在新上科研项目中购置科学仪器设备。将优先利用现有科研设施与仪器开展科研活动作为各科研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的重要条件。
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共建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组建专业的科学仪器设备服务机构,促进科学仪器设备使用的社会化服务。
(四)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
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评价制度,制定评价标准和办法,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制,定期对科研设施与仪器的运行情况、管理单位开放制度的合理性、开放程 度、服务质量、服务收费和开放效果进行评价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科研设施与仪器更新的重要依据。对于通用科研设施与仪器,重点评价用户使 用率、用户的反馈意见、有效服务机时、服务质量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产出、水平与贡献;对于专用科研设施与仪器,重点评价是否有效组织了高水平的设施应用专 业团队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产出、水平与贡献。
管理单位应在满足单位科研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对外开放,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效果好、用户评价高的 管理单位,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评价考核结果和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开放共享后补助机制,调动管理单位开放共享积极性。对于不按规定如实上报 科研设施与仪器数据、不按规定公开开放与利用信息、开放效果差、使用效率低的管理单位,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网上予以通报,限期整改,并采取停 止管理单位新购仪器设备、在申报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时不准购置仪器设备等方式予以约束。对于通用性强但开放共享差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结合科技行 政主管部门的评价考核结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按规定在部门内或跨部门无偿划拨,管理单位也可以在单位内部调配。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政 主管部门要建立投诉渠道,接受社会对科研设施与仪器调配的监督。
(五)加强开放使用中形成的知识产权管理。
用户独立开展科学实验形成的知识产权由用户自主拥有,所完成的著作、论文等发表时,应明确标注利用科研设施与仪器情况。加强网络防护和网络环境下数据安全管理,管理单位应当保护用户身份信息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科学数据和技术秘密。
(六)强化管理单位的主体责任。
管理单位是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的责任主体,要强化法人责任,切实履行开放职责,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考核评估和社会监督。要根据科研设施与仪器的 类型和用户需求,建立相应的开放、运行、维护、使用管理制度,保障科研设施与仪器的良好运行与开放共享。要落实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培训、薪酬、评价等政 策。科学仪器设备集中使用的单位,要建立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团队,不断提高实验技术水平和开放水平。
各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管理单位开放情况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实施年度考核,把开放水平和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组织实施和进度安排
改革分阶段实施,在2014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启动现有科研设施与仪器的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全覆盖。
2015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现有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启动统一开放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年底前基本建 立。遴选状态良好、管理制度健全、开放绩效突出并具有代表性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先行开展向社会开放试点。制定管理单位服务平台的标准规范,制定并发布统一 的评价办法,开展评价考核工作,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开放共享后补助机制。完善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等相关部门对新购科学仪器设备的查重和 联合评议机制。所有管理单位制定完善的开放制度,并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上发布。
2016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科研设施 与仪器纳入平台管理。所有管理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建成各自的服务平台,明确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形成跨部门、跨领 域、多层次的网络服务体系。所有管理单位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上发布符合开放条件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清单和开放信息。
2017年,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对管理单位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评价考核结果。
(文章来源:中国化学仪器网)
展商公司名称(中文) 展位号(展商) 阿默思(上海)仪器贸易有限公司 6F14 阿仪网 6C57 埃坭克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E31 艾迈柯思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6A26 艾塔里(河北)玻璃仪器有限公司 6F45 艾万拓威达优尔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6A12 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D15 安特百科(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6C61 奥淇科化医疗供应链管理服务(天津)有限公司 6B54 保定雷弗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6F36 保定思诺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6A35 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6F43 北京澳维仪器有限公司 E37 北京白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6D46 北京德元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E04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6E21 北京国环高科自动化技术研究院 E25 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6C64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 6E15 北京鸿涛基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6D45 北京环标科创环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5D05 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 E12 北京晶品赛思科技有限公司 E28 北京聚芯追风科技有限公司 6B31 北京欧润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E05 北京谱莱析科技有限公司 E34 北京市科安劳保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E20 北京市鑫田黎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北京市房山区黎明橡胶制品厂 6D60 北京同泰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E38 北京雅欣理仪科技有限公司 6A52 博悦医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T16 常德比克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B42 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6F41 成都寰宇鑫成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6F37 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6B52 成都珂睿科技有限公司 6F31 成都赛莱恩科技有限公司 6G02 崇州市蜀玻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6B12 滁州文特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6E10 德合创睿科学仪器(青岛)股份有限公司 E30 德强净化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6D47 东莞市惠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6F29 法国英特塞恩斯 6C05 菲斯福仪器(河北)有限公司 6B05 分析测试学报 6F40 佛山海伍科技有限公司 6A48 佛山市舒尔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6B56 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6C37 福晨(天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6D57 抚顺市民政滤纸厂 6A01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T15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B02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T20 广东三方检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T21 广东省广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22 广东省科学院 K1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K3 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 K7 广东省科学院化工研究所 K8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K5 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 K6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K4 广东省科寅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E16 广东省免疫诊断试剂研发重点实验室 M12 广东省实验室设计建造技术协会 M14 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省质量监督食品检验站) T06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K2 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 T01 广州艾威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E08 广州贝拓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6A43 广州彼西络科技有限公司 5C05 广州博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6D29 广州博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B39 广州茶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T19 广州得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E43/E45 广州德标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T14 广州菲罗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E24 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科力技术开发公司 5C03 广州格丹纳仪器有限公司 6C29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E46/E48 广州嘉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6B29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T08 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 6C11 广州卡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B51 广州卡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B51 广州谱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A54 广州乾景酒业 T23 广州市艾安得仪器有限公司 6F49 广州市昌胜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6E11-3 广州市今今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6F12 广州市晶源海水淡化与水处理有限公司 6H12 广州市南沙区东涌星卫尔玻璃厂 6E61 广州市深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6E52 广州市元晞科技有限公司 6F47 广州踏实德研仪器有限公司 6C29 广州桃园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T02 广州淘仪科技有限公司 6F26 广州威佳科技有限公司 6C49 广州翁迪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6A37 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 6G08 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 6G08 广州星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D03 广州优美科科技有限公司 6B22 广州钰芯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5C07 广州泽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G06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T07 广州智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A53 广州紫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A46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6C01 海安县申海玻璃厂 6F28 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6E22 海南大学 6H05 海南大学 M13 海宁市郭店桃园医疗化工仪器厂 6A22 杭州海沛仪器有限公司 6D63 杭州瑞诚仪器有限公司 5C08 杭州特种纸业有限公司 6D07 杭州喜瓶者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6F05 杭州佑宁仪器有限公司 6F19 河南省三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6B38 黑山县新立屯镇六合玛瑙玉器厂 6E54 湖北方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E10 湖北弗顿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6G01 湖南恒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6C21 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 6C54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09 华康(常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6E57 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 6F44 华润怡宝饮料(中国)有限公司 T12 华志(福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6C26 化工仪器网 6G07 黄骅市通利仪器厂(广东东莞设办事处) 6E18 建湖富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6F30 江苏创恒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6C34 江苏创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6A05 江苏登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6F22 江苏华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6B53 江苏华鸥玻璃有限公司 6E28 江苏佳宏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6A44 江苏绿盟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E32 江苏三爱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D19 江苏汤姆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5D07 江苏天光高科玻璃有限公司 6A30 江苏新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6E53 江阴滨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6C22 焦作市维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6F33 菁工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E17 开原市沈新精细化工厂 6D61 科迪云享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6C58 昆山洁力美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6D42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6E29 临海市永昊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6B45 蚂蚁源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6A32 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E47 南京瑞尼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E13 南通海锐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6B21 宁波凌宏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6F24 宁波市鄞州群安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6E19 宁波拓普森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F08 皮克林实验室 6B43 谱尼测试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T03 青岛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E21 青岛谱科分离材料有限公司 6B50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 6E01 全国化学试剂信息中心、《化学试剂》期刊 6G10 人人材料网 6A53 如东琦煜玻璃仪器有限公司 6F23 睿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B16 睿莱博仪器(广州)有限公司 E41 赛孚瑞化工邯郸有限公司 6D55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E26 山东博斯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6G09 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E27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6C19 上海博迅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6A07 上海汉尧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6B37 上海赫冠仪器有限公司 6D25-1 上海恒析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E19 上海佳安分析仪器厂 6E46 上海佳航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6F08 上海净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6D49 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6D11 上海兰博贸易有限公司 E03 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 6E11-2 上海龙跃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6C25 上海卢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 6F27 上海卢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 6F27 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A02 上海梅颖浦仪器仪表制造有限公司 6E45 上海美析仪器有限公司 6E37 上海旻泉仪器有限公司 6C50 上海沛欧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6E11 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C33 上海全浦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D25-2 上海三爱思试剂有限公司 6A25 上海三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6B17 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 6F25 上海市安亭电子仪器厂 6E59 上海思达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6C41 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E56 上海贤德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6D41 上海馨晟试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6F07 上海信谊仪器厂有限公司 6E46 上海星可高纯溶剂有限公司 E15 上海铱晶科技有限公司 6B11 上海宜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6C65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D01 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5D01 上海越平科学仪器(苏州)制造有限公司 6B01 上海智悦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C60 上海卓光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6E05 绍兴市科宏仪器有限公司 6E30 申辰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6A16 深圳超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6D62 深圳逗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6B08 深圳呼客仪器有限公司 6H11 深圳呼客仪器有限公司 6H11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6A15 深圳凯吉星农产品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T17 深圳勒普拓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E11 深圳市科晶智达科技有限公司 6A41 深圳市朗杰超声电器有限公司 6F38 深圳市深业航天食品与环境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T05 深圳市天林智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6F52 深圳市通量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T10 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T13 生物器材网 6H14 施都凯仪器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6D29 施启乐(广州)仪器有限公司 E35 石家庄市兴华玻璃仪器有限公司 6C45 释普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6B26 思聚仪器仪表(上海)有限公司 E39 四川荣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B09 四川优普超纯科技有限公司 6H08 苏州捷美电子有限公司 6D15 苏州理瞳精密测量系统有限公司 E01 太仓华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6D42 泰州市扬子玻璃仪器厂 6B54 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化工理化瓷厂 6B36 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 6B27 天津港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B35 天津基准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6D56 天津赛孚瑞科技有限公司 6D55 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6E07 天津市富集科技有限公司 6H01 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A29 天津市恒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E36 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 6E48 天津市宏诺仪器有限公司 6F11 天津市化学试剂行业协会 6E49 天津市化学试剂四厂凯达化工厂 6H03 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有限公司 6F02 天津市津东天正精细化学试剂厂 6H06 天津市津腾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6D21 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 5D06 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6A05 天津天科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6A45 天津中环电炉股份有限公司 6H09 天燚仪器制造(成都)有限公司 E23 维科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5C06 无锡铭安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6D33 武汉市梅宇仪器有限公司 6F46 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6F01 现代资讯&未来实验室学苑 6B58 小鲸实验仪器(浙江)有限公司 6F35 雅士利国际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 T18 烟台市福山富达化玻有限公司 6A13 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 6F54 烟台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 6F54 盐城恩邦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6A24 盐城汇达玻璃仪器有限公司 6B20 盐城市隆发玻璃仪器有限公司 6B46 扬州市葵花玻璃仪器厂 6C15 依拉勃(昆山)无管过滤系统有限公司 6D01 依利特仪器 6H15 仪器批发网(飞迪生物) 6F48 仪器信息网 6A34 《仪器仪表商情》丨仪商网丨仪商城丨仪商宝 6F50 仪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E44 宜兴宏光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6B40 宜兴市晶科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6E36 宜兴市伟鑫仪器有限公司 6C62 屹谱仪器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6D54 懿华纯水 6A38 永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6A08 优莱博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6D37 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6E41 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6E41 友利格(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6D05 长沙高新开发区湘仪天平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6C56 长沙开元弘盛科技有限公司 E18 长沙英泰仪器有限公司 6F53 浙江飞越机电有限公司 6C38 浙江孚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6B30 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E07 浙江哈迈科技有限公司 E29 浙江欧尔赛斯科技有限公司 E09 浙江润兰科技有限公司 6F21 浙江台州求精真空泵有限公司 6E44 浙江知信精密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6C46 郑州派尼化学试剂厂 6C42 致微(厦门)仪器有限公司 6E25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5C01 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T11 中山联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6E09 重庆金寰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6A50 珠海粤港食品安全检测有限公司 T04
